究竟什么样的房间才叫小房间,有标准么?

临界频率是声学处理方法的分水岭。

一般我们讨论的模式都是轴向模式,其它两种忽略。
都是理论上的东西,现在都可以借助软件轻松搞定。
搞清房间中驻波的分布规律是处理好低频的基础,也是优化听音位和音箱摆位的着手点。
对多数人来说,理想比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,除非在房屋设计时就考虑。一般的轻质隔墙也不能有效改变房间的比例。
可以对照上面的图表,判断一下自己的房间比例好不好。

先天不足后天补,通过巧妙的设计,驻波也是可以降服的。
房间模式无法根除,但我们可以加大对低频声波的阻尼,把驻波的强度衰减到基本不影响音质的程度。

波节处声波振动速度最大,空气与多孔材料的磨擦大,吸声效果好。
薄膜共振器对声压敏感,在波膜处声压达最大,振动速度最小。
不同类型的吸声器的安装位置是有讲究的,不可死搬教条。
低频陷阱是增加阻尼的最有效措施。同样也分多孔吸声材料型和共振型。

此处可参照我的音箱摆位贴。

通过EQ均衡并不能消除这个峰,用低频陷阱做到了。
中高频的处理理论和技术上都比较成熟,就是怎么吸怎么扩的问题,在哪里吸在哪里扩的问题。习一下录音室和控制室的声学处理方法,对我们大有好处。

其实,在录音中话筒的拾音也存在与我们重放时相同的声学问题。基本的物理原理是改变不了的。

各种各样的理论、各种各样的探索,看那种理论能说服你。
理论是不断发展的,只有时间会证明一切。
由于仅靠两声道无法获得好的临场感,于是多声道产生了。通过后方声道的设置,强制产生后方声场。
